汪峰头条音乐巨星的文化征程与社会责任
0 2024-11-18
秦岭在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不但是南北气候的分水岭,更和中国数千年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但道、佛、儒诸家坐禅问道,文人墨客也仰慕淡居,乃人杰地灵之佳境,藏龙卧虎之宝地。
1949年夏末,秦岭北施一个小山村中,走出一个年方九龄的丑小鸭(小Y),她迈出断区山路,走上平坦的大道上,她出山了……平淡含神奇,是乎乃天意,山洼里飞出金凤凰……
此小丫进城直奔钟楼下之武庙街(西一路)投考西安易俗社,恐因年龄不足被拒,冒充一岁,假以10岁之龄报考。诸考官面试,嗓音尚可,然“10岁”之龄,人小单薄,体态肌瘦,能否成材,尚存疑虑。此时一位面善而言寡的学者上前看了看此黄毛Y头,慧眼识才,立即说:“娃还没长开呢,收上。”一言九鼎,分量不轻。就这句话,为易俗社收到顶梁柱一根,这就是担纲主演数十年的一代人物一张咏华。
此乃现代版“伯乐识马”。此伯乐者,乃易俗社训育主任、著名编辑一冯杰三,发生在易俗社的“伯乐识马”事件尚有一例:
1914年,易俗社招收第二期学生,一个“花儿”样的小男孩来闯易俗社,想当演员,评议会的各位负责人均在厅内审议考生,该男孩“衣不着体,貌不雅人”,具悉,头部尚有齐疮,被考官以“不堪入目”拒之门外。该男孩被逐,躲在社门外抽泣.此时一位平而凡之的学者外出归来,见状问其情由,男孩告明。此学者一眼望去,但见此孩眼目炯炯有神,眸中含慧,此人才不收,哪里去寻?真乃“长年寻找千百度,猛睁睛,他在廊檐处。”他立即说道:来,跟我来,走到评议处,他说:“将这娃收上,是个演旦角的好材料”。
《貂蝉》剧照
真乃一字千金,此伯乐者,乃易俗社创始人之孙仁玉。此“良马”者乃红极一时,誉满三秦之名旦——刘箴俗。
刘箴俗不但名震西北,享誉京(北京)汉(武汉三镇)名地,被京、汉、界赞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当代名旦,当属东梅(梅兰芳)西刘(刘箴俗),能与梅兰芳先生同论,足见其影响之大,水平之不凡。
以上三例皆为易俗社“伯乐识马”之姊妹篇。它将载入史册,为人称道。
张咏华“入科”以后,仍保存着“山里娃”的特色,虽无“花哨”之表,却有朴实内在。她从不嬉闹,外怯而心勇,自尊心强且有事业心。初出“茅庐”之时,不起眼的失误竟寝食不安。由于勤奋扎实所以进步很快,仅一年时间年仅10岁的她就取得女生“首席”地位。从11岁起,她所演的《藏舟》《断桥》《游湖借伞》等节目为新生部代表节目,代表新生部(第十四期学生)出外参加晚会演出,和名人一台共演,毫不逊色。13岁时,就获得“小白娘子”之称,14岁时就有了自己的观众,许多群众专门来买票看她的戏。15岁学业期满,经考试,以全科第一名的成绩荣登榜首,乃众望所至,实至名归。
张咏华《红灯照》.mp39:38
来自秦腔大观园
易俗社第十四期学生也算人才林立,所上演的许多节目,好多亦不依旦角为主如:《斩马设》《廉颇蔺相如》《大闹天宫》等,然而像《木兰从军》《白蛇传》《牛郎织女》《豆汁记》《貂蝉》等节目及以后的《庚娘传》《陈璧娘》《红灯照》《桃花扇》《胭脂》《红色娘子军》《黄河阵》《翰墨缘》《洗夫人》等,应该说是以张咏华为轴心。张咏华的成长过程亦浓缩着第十四期全体同学的成长过程,说张咏华是标志性人物亦不为过。
毕业以后,易俗社两个演出队合一,众多女演员各有特长,但许多重头戏的主角皆由张咏华担纲,足见其实力地位不容置疑。
《游西湖》剧照
由于其勤奋好学,业务水平扶摇直上,舞台实践丰富多彩,形成了她独有的风格,她的“看家戏”不胜枚举,比比皆是,论其质量,可谓“真米实曲”,含金量高。
她的嗓子音域宽阔,穿透力强,刚柔并济运用自如。高音区纵横驰骋,奔放,清脆嘹亮。中音部分浑厚浓郁,韵味隽永,荡气回肠。低音部分深沉有力,字字珠玑,委婉情真。凡大板唱腔,她都能唱出极佳的效果。真如高山瀑布,一泻千里,正宗秦腔韵味十足,脍炙人口,雅俗共赏。
做工,对演员至关重要,表演好坏直接关系到演出质量。张咏华是位很有表演天赋的演员,她塑造的角色表演细腻,分寸得当,火候方好,错落有致,轻重缓急富有层次感。她从不哗众取宠,获取廉价掌声。她的表演风格真切大气,绝不故弄玄虚,扎扎实实地演戏,实乃艺术大家风范。
在行当上,她戏路大开,门路极广;她不局限于一门,而是全面发展,所涉及的如青衣、花旦、闺阁、老旦等,凡粉墨登场无不成功!她所扮演的角色数以百计,如此成绩,令人咋舌!
数十年来,她勤恳工作,演出从不马虎懈怠,演出场次达数干场之多,令人敬佩!
她的足迹遍布陕、甘、宁、青、新、东渡日本、北京汇演,上海交流均有上佳表现,为宣传秦腔作出优异成绩。
就易俗社历史而言,百年名社,人才荟萃,然而张咏华肩负重任,扛鼎台柱50余年,约占易俗社半部历史,其时间跨度之长,演出剧目之多,纵观横比,易俗社之大,功臣非彼莫属。
就秦腔界而言,虽然人才荟萃,但在一线演员中,张咏华在艺术上的综合实力和演技水平应当名列前茅,当属秦腔一线最佳演员,乃名副其实的艺术家。
作为一个艺术家,终生之奉献,其作品由数量到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质量是水平,没有质和量的总和,何以为“家”?张咏华“质”“量”双全,当之无愧!
《洗夫人》剧照
张咏华一生以事业为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退休以后从不赋闲,经常为青年演员排戏指导,为秦腔的传承和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只要事业有召唤,她义不容辞。60多年如一日,一切为了中心之艺术,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情怀。
秦腔有个张咏华,她对秦腔事业的贡献功莫大焉。她的存在,乃易俗社之幸,秦腔之幸!
一个对秦腔有重大贡献之人,秦腔近代史应有她浓墨重彩一笔!史册名言,众望所归。
作者:金戈/插图:秦腔大观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