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中心重庆路演 欧豪曝雨夜骑车险被撞
0 2024-11-04
1915年,大陆漂移说的革命:从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理念到现代板块构造理论
在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中,1915年的这一年份标志着一场地质学思想的大革命——大陆漂移说。它源自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一个颠覆性的理论,即所有的地球板块都是由单独移动的巨大板块组成,而这些板块之间是不断运动和相互碰撞的。
魏格纳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几个大陆片段,并提出它们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大陆——潘诺尼亚超continent,但随后发生了分裂。他基于对古代生物分布、地层特征以及火山活动等方面的一系列观察和推论,得出了这个震撼人心的结论。在他的看法中,这些移动不仅影响到了地球的地形,还塑造了不同地区的人类文化和生物多样性。
然而,当时许多科学界同行对此理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这违反了当时流行的固体静止假设,即地球是静止不动且永远不会改变形状的。这一假设被广泛接受,是建立于新教徒自然神论者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在19世纪早期提出的“层序原理”基础上的。因此,对于魏格纳来说,要让他的想法得到认可并非易事。
尽管如此,他坚持自己的见解,并继续研究与之相关的事实。直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亚瑟·惠利(Arthur Holmes)利用热核反应来解释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率,为大陆漂移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这项工作进一步加深了解决了历史上为什么某些地方会有相同类型的地层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海洋沉积物平铺现象也变得更加合理解释。
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世界各个角落在地质历史上的联系,比如南美洲与非洲之间存在共同的地盆结构,以及北美洲与欧亚大陆间存在著名的地函脊线。而这些现象正是通过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得以解释,这个理论直接源自于1915年的那场关于大陆漂移说的革命。
例如,在印度洋中东部,有一个名为马达加斯加的小岛,它在几百万年前与非洲相连,现在却位于印度洋的一个孤立位置。这座岛屿上发现了一套完整而又典型的地层记录,其中包括古老动物化石、火山岩和沉积物,这些都证明它曾经是一个连接着两个大的土地片段的地方。而这种现象,在整个印度洋区域都能找到,从而验证了魏格纳最初提出的伟大的概念,那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小蓝星其实是一个充满活力、变化无常且不断演变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