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海棠首日7400万 摇滚藏獒成炮灰
0 2024-11-04
中国电影踏上“出海”路途已久,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日趋成熟,走向国际的步伐持续加速。国庆前夕,影片《决胜时刻》通过Smart Cinema USA在北美实现了与国内院线同步上映,引发海外观影热潮,国产电影的“出海”议题再次成为业界的关注点。
中国影片于北美同步上映,海外观众反响热烈
2019年9月20日,电影《决胜时刻》在国内院线上映,通过Smart Cinema USA这个北美独家放映平台,北美华人华侨也同步观看了该影片,这是中国电影首次通过国内院线+海外线上平台的方式实现同步上映。在北美上映首日,就有近千人次在Smart Cinema USA完成观影,国庆期间的观影人次更是累计达到了近四千人次。
除了《决胜时刻》,目前还有多部国产影片正在Smart Cinema USA热映,其中就有今年7月在国内火热上映的影片《银河补习班》。该电影主打父子亲情主题,感动了无数观众,一举斩获了8亿票房。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十年代,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
中国式父子关系能否打动海外观众,在国外文化环境下,这样的内容是否会“水土不服”?这部电影虽然被称为中国版的《当幸福来敲门》,但两部电影中在讲述父子关系上有迥然不同的风格。在教育孩子“不要轻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一点上,《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父亲采用了中国家长典型的说教式教育,而《幸福来敲门》中,父亲在孩子投篮失败后告诉他:“你会在很多事情上出类拔萃,但不是篮球”,美国家长更信奉鼓励式教育。
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让电影有了更多的看点,勾起了北美影迷的观影,观影人次在Smart Cinema USA也同样节节攀升。通过Smart Cinema USA,多部国产优秀电影陆续实现了出海,国内院线电影的海外移动观影模式,成为中国电影出海一种新的有效尝试。
致力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电影出海不断拓展新途径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承担着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任,其“出海”历经了多个不同阶段。建国初期,中国电影是通过“合拍片”的方式“走出去”,在此期间创作的《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风筝》、《风从东方来》、《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敦煌》等合拍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1978年至1989年期间,中国参加国际电影节共计589个;送出影片1500多部次,其中故事片781部次;共获得奖项近250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艺术片或历史剧情片成为国外观众了解中国的窗口。自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产业化加速,中国电影向国际的推广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纷纷“借船出海” 、“联合造船”,涌现了《英雄》、《功夫》、《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让飞》、《一代宗师》等一系列海内外耳熟能详的电影。2016年,中国电影海外销售收入达到38.25亿,达到2012年的3.6倍。提到中国电影,外国观众的印象可能还停在这个阶段,由此也给国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中国文化形象。
近年来,国产电影不断刷新国内票房。仅2019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总票房就达到了311 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51.45%,约160亿元。从影片题材来看,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科幻题材、喜剧题材、动画题材、香港警匪片、文创题材等多种类型的电影,都进入票房排行前列,每个题材都有影片取得不俗的成绩。
近几年也有一些国内取得高额票房的电影,出海却没有收获理想票房,就有人就戏称“中国影片没走出唐人街”。究其原因,还是海外文化差异、院线空间有限所共同树立的壁垒所致。因此,不论是中国文化输出还是影片海外增量创收,要去海外探索,就得找到更好更大更快的“船”。
响应 “走出去”,移动电影院助力中国电影和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1997年就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作为文化承载之一的电影也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决胜时刻》和《银河补习班》两部影片在Smart Cinema USA的成功上映,表明中国电影已经为“走出去”造好了一艘“新船”,且不惧风浪。
作为海外放映新模式,Smart Cinema USA特别针对北美地区用户习惯进行了一系列产品设计,主要是在手机上或者平板电脑上观看电影,采用同线下商业院线放映相同的单次收费单次放映的模式,全新电影放映模式为中国电影铺设了“空中道路”。作为中国电影“一键出海”的平台,Smart Cinema USA使更多中国电影能绕过海外院线市场的壁垒,为文化出海开拓新路径和新模式,使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掌握了话语权,开始“自主驰骋、扬帆远航”。Smart Cinema USA也正在用实际行动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在平台持续上线国内院线影片,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铺设了一条宽阔通畅的渠道,为中国文化输出的繁荣发展不断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