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他最自豪的是哪方面的成就呢
0 2025-03-12
俗话说的好,宇宙的尽头,都是北上广,导演的尽头,都是郭敬明。大导演冯小刚也没能幸免,至少目前来看,这部号称让他时隔25年重回小荧幕、搬来“半个娱乐圈”参演的《北辙南辕》口碑并不好,豆瓣只有4.7分。“不接地气”、“脱离观众”,网上多是这类批评,更有人直接称之为“京圈儿《小时代》”。这与冯小刚早期参与创作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1992年;9.0分)《北京人在纽约》(1993年;8.4分)《一地鸡毛》(1995年;8.7分)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更不要说与其诸多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作品相比了。
另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我在他乡挺好的》相比《北辙南辕》算是“三无作品”,不是大制作、没有大流量,但却收获了豆瓣8.3的评分,有网友感慨,“编剧‘似乎匍匐在这届年轻人生活的呼吸里’”。"太emo了,看了第一集缓了好久" "一直不敢看,怕自己哭死" “成年人的生活从来就没有容易” “大城市留不下家乡又回不去” “生活看似平静,但只要不幸的小事接连不断发生,还不给人喘息机会”。
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不是为了拉踩,而是女性题材或者现实题材的作品悬浮已久,或许“脱离现实”、“不接地气”本身也是个伪命题。观众自己可能也未必能说得明白要贴近谁的地气。
在冯小刚世界里,也有无数个“大飒蜜女老板和饭局上会来事的大女公关,这就是他的眼中的现实和地气,他以为比自己过得略差一点,就是人间地狱,他已没兴趣去关心格子间中年的焦虑失望奋斗与艰难。
记得当年的年代,《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楚雨荨小姐说了一句:“端木他今天带我去了美特斯邦威”,被嘲讽至今。之后国产剧几乎再也没让自己的承受如此屈辱,在大牌和空中悬浮都不能下,大短十几年国内影视剧风水轮流转,有钱人的占据主导地位普通人们只能往后稍微。娱乐圈暴利后这个行业从明星到编剧到导演再到制片人们都活在地球云端,我们只剩100万焦虑我们不会懂。
编剧写着霸道总裁、北京上海好几套房企业高管,上市公司、娱乐圈的大咖遗产要继承设定。但是在也不接地气的人手下,以及没有插过电话卡不会刷地下铁卡不会手机支付不会点外卖这些明星们“演绎”的下面估计也是拉跨。而以前就算偶像属性明显的是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这样的草根角色,那句“我当初差七分考上清华,现在就想要一个38平米房子”,属于现实生活的情景。
但是这些现在国产里的戏几乎都没有了,都挺好的少年派、小舍得已经算写实但哪儿看到一个穷人?特别喜欢写角色的什么愁啊惨啊,一口京片子的他们为着孩子补习一万块学区房太贵换不了住房而愁。但是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群像,即使独立如尤珊珊也要面对婆婆保大的选择;骄傲如戴小雨要职场骚扰保持微笑靠酒量站稳脚跟,更遑论三分钟一句漂亮是职场利器输出,这些内容在自我标榜女性向工作中显得爹味十足。
可见大导员认为的一切都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企及的事物当然可能本质上北 辙 南 辕 也 不 是 拍 给 普通 人 看 的。在这个充满暴利的地方,从明星到编剧到导演再到制片人们都活在地球云端,我们只剩100万焦虑我们不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