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雪梨的面部魔术揭秘整容前后的惊人差异
0 2025-01-12
对不起周迅,这次我选张雨绮
《脱口秀大会第五季》,终于如约上线。
本以为会大喊:"我的快乐回来了!"
然而开播至今,好笑的表演没看到几个,倒是生了一肚子气。
豆瓣也是史无前例的低分,5.4。
图源:豆瓣
先是被称为"中国黄阿丽""女版周奇墨"的小鹿和B站UP主拉宏桑PK后,惨遭淘汰。
然后是赵晓卉赢了Rock之后宣布退赛,引起了一阵不公裁决的风波。
本周,节目又宣布推迟上线,不知道会推迟多久。
这季《脱口秀大会》,可以说是开局不利,整体氛围都透着一种怪异。
表演拉胯、气势萎靡不说。
最让人难受的,还有领笑员团队。
四个领笑员,只有李诞和大张伟经验丰厚。
另外两位周迅和那英,可以说是槽多无口。
她们每人都掌握着决定选手去留的四分之一大权,但从结果来看,判断却很难说合格。
看完第一集,她姐满脑子都是问号,以至于想穿过屏幕质问李诞:
领笑员的人选是不是自己一拍脑袋就随便定的?
节目播出后,周迅那英成功"吸引了"观众的大部分火力。
很多网友的观感也和她姐一样——
从满心期待两位新领笑员的到来,到巴不得节目组赶快换人。
图源:新浪微博
她姐捶胸顿足,真的想借此机会,告诫各位明星:
请慎接领笑员工作,请谨慎跨行。
毕竟——
轻则滤镜破碎,重则晚节不保。
领笑员的失职
领笑员团队的裁决是从哪里开始崩坏的?
首先,说说那英。
那英老师在这档节目中投入了非常足的精力,这点值得肯定。
我们经常看到她因为一个梗,笑得前仰后合,完全没有明星的架子。
然而这并不能弥补,那英和普通观众之间笑点的错位。
很多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
我乐得最开心的时候,那英的一脸迷惑暴露了,她并不懂演员在讲什么。
而当演员抛出一个略显老牌的烂梗的时候,那姐又常常大方拍灯,并点评:
"这个对了!"
"这个好玩!"
"这个太有意思了!"。
李诞扶额
可以说,那英的表现,是非常错位的。
因为对脱口秀不熟悉,或者说和观众的笑点不同频,那英的反应总是稍显突兀。
当然,那英的点评比去年来的宁静要平易近人很多。
但也无外乎,"特别有意思""好有想象力"这样匮乏的评论。
小佳讲了一个讽刺媒体的段子,用一句"你可以吗",打了所有爱给自己硬上价值的媒体的脸。
然而那英点评的时候,她不无欣赏地对小佳说:"人生就应该都像你这样"。
又给小佳的表演,上了一个正能量的价值。
那英当然不是故意的。
但,这种不是故意的,更加暴露了那英跟这档语言类节目的不适配。
更令人窒息的,还有那英大姐大的性格。
那英是个直肠子,上学时就被老师吐槽说是"长了个好嗓子,配了个狗脑子"。
这个特质在浪姐里是率真、是可爱。
但放在领笑员这个位置上,就多少显得有些蛮不讲理。
比如,单方面"命令"小鹿必须选UP主拉宏桑。
结果呢?
小鹿听话地选了UP主后,现场开展了一场离谱的对决,并导致小鹿离谱地被淘汰。
这还不够。
那英还经常听嗨之后,催促身边人也赶快拍灯。
一开始还是口头暗示,"多好笑,快拍快拍!"
后来就上升到直接伸手替别人拍。
主要受害者是大张伟。
本来还想秉持大局观,然而根本拦不住嘴快手也快的那英。
那英几次三番帮大张伟拍灯之后,大老师直接躺平:
"局不动了。"
此时作为观众,她姐真的很想冲进屏幕里问一句:
有没有人能管管她啊!
如果说那英是躁得你脑仁疼,那么周迅,则完全是那英的反面。
她的存在,就好像不知道领笑员除了笑还要干什么。
全程鼓掌、微笑,好似倚在自己家沙发上一样安逸。
等到她点评的时候,除了重复选手段子,就是"那个,那个"的口水话,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
她看似在现场,又好似不在现场。
听小鹿的段子乐不可支,然而结束之后才发现自己忘了拍灯。
要我说,还是因为周迅和那英的座位隔得太远。
要是那英就坐在周迅旁边,那她肯定不会忘。
颜怡颜悦的段子,讽刺了诸多女性现实困境。
从女生夏天的衣服没有口袋,讽刺女性的衣服设计之初不为实用只为视觉服务。
到口袋又不是祖坟,呼应了诸如"女性不能登龙舟""女性不能进祖坟"的各种热点事件。
还说女性的衣服总会吸到"脏东西",影射了一把今年发生的恶性事件。
虽然不完美,但颜怡颜悦的内容足够辛辣大胆,她姐真的听得直拍大腿。
但作为在场唯二女性领笑员,两位姐姐的反应微乎其微,反而是李诞和大张伟最后给了灯。
总之,播出至今,两位的评价可以说是乱来。
周迅那英一个忘了拍,一个老替别人拍。
再加上大张伟扛起了大局观的职责,导致他经常想拍不敢拍。
李诞也随着自己的性子,在赵晓卉退赛后不合时宜地把Rock召唤回来。
这个比赛的评审结果,可以说是十分没有信服力了。
于是,第一期播出后,小鹿被淘汰、赵晓卉退赛都上了热搜。
正面讨论寥寥无几,整个场都乌烟瘴气。
本该带给人快乐的综艺,带来的只有愤怒。
质量不过关,只能靠引爆这些话题增加讨论度。
谈何"每个人都能快乐5分钟",只感觉糟心了无数个5分钟。
脱口秀,为明星祛魅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明星来做领笑员、反招惹一身骂的情况了。
依稀记得去年,被宁静尬到想关电视的场景。
宁静还是那么真性情、做自己,以至于没做什么功课就匆忙前来。
于是演员讲述关于自己的梗,她总是听不明白。
宛如一个从第五集开始追剧的人,不停追问前情提要,徒留一地尴尬。
引起普遍不满的,还有宁静对赵晓卉的态度。
赵晓卉当时讲了一个关于婚恋的脱口秀,讽刺结婚的人对婚姻一无所知。
宁静则像是被刺中一般回怼道:
"我没有拍的理由,是我觉得不好笑。
虽然我们都不是成功的婚姻持有者......但你都没有男朋友,你聊什么......"
或许真性情,就是拥有"置人于难堪之地而自己无所谓"的勇气吧。
宁静在《脱口秀大会》走这一遭,让她积攒的好口碑大打折扣。
除了太敢说的,还有太不敢说的。
代表人物,是杨澜。
或许是在大场面里待习惯了,杨澜来到这样接地气的场合,反而无所适从。
被徐志胜的"暴力丑学"轰炸完,所有人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
杨澜却用一句"最大的利己主义就是把自己塑造成一块材料"来夸奖徐志胜,让场子瞬间冷了下来。
那感觉,就好像其他人都是学生,而杨澜,就是大家的班主任。
从宁静、杨澜,到周迅、那英……
无论之前是姐姐、是偶像、是女神,到了《脱口秀大会》的场子上,可以说都翻车翻得一塌糊涂、滤镜稀碎。
这么说来,领笑员似乎可以说是娱乐圈的"高危行业"之一了。
给脱口秀做领笑员,看似门槛低。
但做一个幽默的人,已经不是易事。
更何况是做一个评判幽默的人呢?
但,回顾历届优秀的领笑员,靠当领笑员加分的,大有人在。
他们要么对脱口秀本身很熟悉,或者从事语言工作。
要么自身有足够的幽默感,懂梗,反应快。
最的莫过于敢说、会说、还能为节目制造话题的领笑员。
比如"疑似中国脱口秀之父"的罗永浩。
如果整理一下罗永浩在《脱口秀大会》上的语录,就会发现他每次表演之后的点评,都不亚于表演的精彩。
他很擅长一本正经地说笑话,以自我贬低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依据。
他夸广智的丑男段子、Rock的老年人段子,让他"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他夸杨笠的段子"高明在于,把在座的男的都骂了,但每个人都坚信跟自己没关系"。
他总是一脸严肃地点评,但言语之间尽是诙谐。
优秀的女领笑员,提名杨天真。
她反应快、会接梗,性格豪爽泼辣。
我还记得杨笠说"普信男"那场,李诞问杨天真的感受,话音还未落杨天真就大呼:
"骂得好!"
在脱口秀这个女性稀缺的行业,这样一句直截了当的赞叹,太痛快了。
杨天真不愧是一手给范冰冰打造出"范爷"人设,又把欧阳娜娜的事业送上新台阶的人。
她非常善于捕捉戳中大众情绪的点。
如果你还有印象,《脱口秀大会》里王建国和李雪琴的"雪国列车"的CP,也是杨天真一手拉起来的。
在笑果做月老,成功把磕CP变成了笑果的传统艺能。
可以说,杨天真以一己之力,让"雪国列车"的人气和节目的话题度都有了成倍地增长。
另外一位优秀的女领笑员,当属张雨绮。
自她之后,黄圣依、宁静、那英这些《浪姐》的成员都来过。
但只有张雨绮,不显得违和。
她本身就对脱口秀很熟悉,还爱看《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从她第一次"给手"就能看出来,确实是很懂的资深爱好者。
好的领笑员,是能把节目的专业度和可看性都往上拔一截的。
第三季著名的王者对决——周奇墨vs.呼兰,也是因为张雨绮没有给灯。
我们才得以看到,"脱口秀天花板"的败北这样精彩的画面。
PK就是要这样,势均力敌的巅峰对决才好看。(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周奇墨惨被呼兰淘汰)
除了的造梗大师,于谦、吴昕这样的语言工作者来这样的语言类节目,也是适配的。
因为懂行,所以他们不会盲目评断一场表演的优劣,用"好笑"这样的话一言以蔽之。
他们更多是从相声的角度、主持人的角度,点评语言的节奏、文本的结构等。
吴昕是第二季贯穿始终的领笑员。
她专业、幽默、大气,从来不怕选手拿她开涮。
看完这季,吴昕在她姐心里的形象大大提升,比在《浪姐》里默默无闻地唱歌跳舞更圈粉。
即便不是专业的,足够真诚也可以。
比如"大笑姑婆"杨千嬅、玲花。
她们总是沉浸其中,不惜示以最热烈的反响,只看着她们笑,都能共情到无比快乐。
可以说,领笑员这把椅子虽然不好坐。
但说下来无非就是——
专业、真诚、言之有物。
最起码得占一项,才能配得上"领笑员"这个title。
跨界,没那么简单
《脱口秀大会》火了之后,曾经有一档女明星讲脱口秀的节目也提上日程——
《听姐说》。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这档综艺,她姐带着好奇打开,满怀失望而归。
打着女性综艺的旗号,依然有许多刻板印象的段子,依然是"美女""爱情"这些无关痛痒的话题。
更不用说脱口秀水平。
看完这档节目,我合理怀疑姐姐们对脱口秀的理解,约等于《我是演说家》。
是什么让明星们觉得,自己只要背熟编剧写的稿子,讲的就是脱口秀了?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蔡康永说过:
不同专业的学生念到硕士,写的论文拿出来,互相都看不懂。
在一个行业里做到优秀,并不代表换一个行业依然有话语权。
但在演艺圈里,跨界似乎从来不需要什么门槛。
章子怡在《演员请就位》里,曾因为选手的不专业发过一次火:
"为什么现在所有人都要来当演员,是觉得演员这个行业很低级么?"
但章子怡自己呢?
却堂而皇之地坐在了《中国最强音》这档唱歌综艺的评委席。
那时她还被那英diss不专业。
"她带不出冠军,唱歌这技术隔行如隔山。
不知道为什么会请章子怡,大概她起到了一个造型的作用吧!"
不知道现在坐在《脱口秀大会》领笑员位置上的那英,又作何感想呢。
还有去选秀综艺里跨界当评委的明星,杨幂、李雪琴、邓超……
我们常批评流量的唱功不行,在这样"多元化"的评审标准之下,唱功真的重要吗?
看过那几年的选秀节目就知道,重要的是炒CP、撕X、玩梗……各种花活儿。
可要知道,作为初代选秀的超女快男,评委大多是包小柏、巫启贤、柯以敏、沈黎晖这样的音乐人。
其实我能理解节目组为何会邀请明星跨界也要来坐镇各种比赛的现场——
为了节目流量,为了扩大观众群。
《脱口秀大会》设置的明星流动席位,也无外乎这个原因。
一部大热综艺录到第五季,想要更多的观众,无可厚非。
《脱口秀大会》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请过演员,秦昊、郭京飞、陈学冬、沈腾、张萌......
也请过歌手,Jony J、凤凰传奇、汪苏泷、Ella、郑钧、于文文、冯提莫......
从嘉宾的阵容,能看出《脱口秀大会》试图囊括各个年龄段受众的野心。
想要把脱口秀这样一种文化,在一个还没有太过成熟的文化土壤中推广,这似乎是一条更容易的路。
但从结果来看,一切并没有那么"理想"。
最起码,对来当领笑员的明星来说是这样。
有人在这里收获好评,也有人在这里滤镜破碎。
无数的经验验证过,或许人人都能说5分钟脱口秀。
但在脱口秀这个专业的领域,一档靠语言取胜的节目里,人气、口碑,和明星的咖位大小无关。
用于谦的话说,这跟文化水平有关系。
这么说来,过于残忍,但真实。
事实就是,在任何专业的领域,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知识。
而脱口秀也是如此。
说脱口秀,需要有恰到好处的节奏、完整的结构、起承转合呼应的文本……缺一不可。
这是一种需要经验、技术的创作、表演与表达。
看似每个人都能说5分钟。
但台上的5分钟,需要台下不断精益求精地打磨和训练。
说白了,这是一项"艺术"。
而不懂这项"艺术",直接眼睛一红,头脑一热就扎进去,别说推广脱口秀了。
最后换来的,可能是一个三盘皆输的局面——
明星丢了滤镜,节目丢了受众,观众丢了快乐。
与其这样,不如老老实实,启用合适的人。
明星也老老实实,选择合适的综艺。
虽然我很喜欢迅哥儿的电影,也很肯定那英的才华。
我依然会为她们优秀的电影作品或音乐作品买单。
这并不代表,跨界就没有风险。
毕竟优秀,从来不是一通百通。
最后,希望明星找到适合的地方施(赚)展(通)才(告)华(费)。
也希望大局观,早日回归。 她刊
监制 - 她姐
作者 - 贝瑞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