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赵丽颖等明星缺乏后续合作于正在自然之美中自爆内情002638
0 2025-04-03
1981年,我们高考时,是分数公布后才填报志愿的。在云南,我的考分算是蛮高了,但限于家庭经济原因,父母要我选择去读无需伙食费的师范大学。那时我15岁未满,自然都听父母的,因此选择就只有两个,要么北京师大,要么华东师大。尽管在此之前,北京上海都只在图片和书籍中见过,但我竟然毫不犹豫选择了上海,我那一心向往文学与艺术的灵魂,在这个决定上得以实现。
被教育系录取后,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那些专业课程,只喜欢心理学和大学语文。我经常翘课,将时间花在图书馆里阅读世界文学名著,或是在中文系的课堂上偷听,或是喝酒踢球、写诗散文。虽然这样的行为让我的同学们看来不是一个好学生,但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由与追求个性的重要性。
当年的夏雨诗社赛诗会,让我第一次走上了文学之路,那份激动的心情至今仍然清晰可闻。当《白墙》获得第一名登上校刊时,我仿佛成为了文学界的一员,不仅如此,当我的作品《赤足的童年》、《童年的秋天》及小说《学院六人图》分别发表于各大杂志时,这些经历让我深感荣幸,也更加坚定了成为作家的决心。
随着时间流逝,我成为了华东师大的散文社主编,与王焰、格非等人一起打造了一本集结我们作品的小册子。这本杂志不仅收录了我们的散文,更有许多初次发表或重新发表的小说,如《城疫》、《烧炭老人》,这些作品之后又被更广泛地传播开来。虽然这些小说最初都是私货塞入杂志里的,但它们最终成为了我们共同创作的一部分,也为华东师大的文化氛围增添了一抹色彩。
通过这些经历,我认识到,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创作方面,都需要勇于探索和尝试。我对待生活和艺术总是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即使面对挑战也从不放弃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因此,即便现在作为网红学子回首往昔,我依旧认为那个时代是我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它们塑造了今天的我,为将来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